close

文教 論政治

社會安定與人民的富足和諧,是孔子的最大心願

  1. 講道德2.倡仁政3.育人才

孔子的政治主張:德治與正名

德治:1.以道德來教化人民2.以禮來引導人民3.以樂來陶冶人民

正名:循名求實 各盡本分 →整飭倫常綱紀

德治理念:自身的修養作人民的表率(上行下效)

施政要能掌握大目標,不可急功近利,減輕稅斂,體民恤刑→近者說,遠者來

*近說遠來→餐廳

孔子強調德治卻反對法治

 

道之以政章

子曰:「道之以政,齊之以刑,民免而無恥;道之以德,齊之以禮,有恥且格。」

解讀:孔子論治道主張以德化民,孔子治術傾向於擴大教化效用

名言:古人善為天下者,計大而不計小,務德而不務刑

 

子之武城章

子之武城,聞弦歌之聲。夫子莞爾而笑,曰:「割雞焉用牛刀?」子游對曰:「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:『君子學道則愛人,小人學道則易使也。』」子曰:「二三子!偃之言是也。前言戲之耳。」

解讀:論政治之功用者,治人與治事,政治的主要工作乃在教化人民非以治人,教化內容為禮樂。禮樂治國平天下大道,今子游行禮樂教化於小邑,正如牛刀殺雞。1.對子游的施政表示欣慰 2.惋惜子游大材小用

名言:1.化民莫如善教 2.移風易俗莫善於樂,安上治民莫善於禮

 

葉公問政章

葉公問政。子曰:「近者說,遠者來。」

解讀:政之所興,在順民心;政之所廢,在逆民心,近者獲得適當的照顧,遠者乃聞風前來歸附

名言:有道之主,以百姓之心為心

 

子路問衛君待子而為政章

 

子路曰:「衛君待子而為政,子將奚先?」子曰:「必也正名乎!」子路曰:「有是哉!子之迂也!奚其正?」子曰:「野哉,由也!君子於其所不知,蓋闕如也。名不正,則言不順;言不順,則事不成;事不成,則禮樂不興;禮樂不興,則刑罰不中;刑罰不中,則民無所措手足。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,言之必可行也。君子於其言,無所苟而已矣!」

解讀:君之名,須有君之實,須守君之本分。循名責實

 

齊景公問政於孔子章

齊景公問政於孔子。孔子對曰:「君君,臣臣,父父,子子。」公曰:「善哉!信如君不君,臣不臣,父不父,子不子,雖有粟,吾得而食諸?」

解讀:優柔寡斷,讒佞之臣,沽名釣譽

名言:人人親其親,長其長,而天下平

     君明臣直,國之福也;父慈子孝、夫信妻貞、家之福也

 

 

不在其位章

 子曰:「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。」

解讀:國家設官分職,官必有職,職必有權,不謀其政,尸位素餐。何謂越權?不在其位謀其政,越俎代庖就是

 

 

 

 

 

子夏為莒父宰章

子夏為莒父宰,問政。子曰:「無欲速,無見小利。欲速,則不達;見小利,則大事不成。」

解讀:處理政事,有一定的程序與必需的時間

名言:呷緊弄破碗

     人君之大患,莫大於詳於小事,而略於大道;察其近物,而闇於遠圖。

 

其身正章

子曰:「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。」

解讀:孔子主張為政以德1.對百姓進行教化2.對在上位者提出要求,首先正己

名言: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,其身正而天下歸之

      禁之以制,而身不先行,民不能止

 

季康子問政章

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:「如殺無道,以就有道,何如?」孔子對曰:「子為政,焉用殺?子欲善,而民善矣!君子之德,風;小人之德,草;草上之風,必偃。」

解讀:「殺無道,以就有道」殺作奸犯科者,以求殺一儆百,成全好人向善。孔子除了反對治國刑殺的方式之外,提出自己的德治主張,人民善惡,取決於在位者是否能以道德作表率,使人旻感化向善

名言: 君仁莫不仁,君義莫不義,君正莫不正一正君兒國定矣

 

 

道千乘之國章

子曰:「道千乘之國:敬事而信,節用而愛人,使民以時。」

 

解讀:孔子論治國的原則,謹慎鄭重,考慮周延,建立威信,節省用度,愛護人民。徵調百姓服役,應依循適當的時機

 

 

仲弓為季氏宰章

 

仲弓為季氏宰,問政。子曰:「先有司,赦小過,舉賢才。」曰:「焉知賢才而舉之?」曰:「舉爾所知,爾所不知,人其舍諸?」

解讀:孔子於是進一步告訴仲弓,必須先要主動去發掘人才,先就自己所知道的加以提拔,別人看到你能知賢用賢,自然會向你推薦,就不怕有所遺漏了

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章

子夏曰:「君子信而後勞其民;未信,則以為厲己也,信而後諫;未信,則以為謗己也。」

解讀:前半講使民的道理,一個領導者,必須贏的人民信任,知道你是真心為國家、為大眾謀福利,你指揮他們做事,才會心甘情願。後半講事君的道理,當一個臣子也要先贏得君上的信任,知道你是忠心耿耿,敬愛他的,這樣才可勸諫他的缺失

名言:馬先馴而後求良,人先信而後求能

 

子適衛章

子適衛,冉有僕。子曰:「庶矣哉!」冉有曰:「既庶矣。又何加焉?」曰:「富之。」曰:「既富矣,又何加焉?」曰:「教之。」

 

解讀:1.要求人口繁庶2.人民生活富足3.以禮樂教化百姓

使人民生活富足,才不會有「飢寒起盜心」,作奸犯科的情事發生,生活富足必須要提升人民精神生活的境界,孔子主張要教化百姓,唯有透過禮樂教化,才能加強人民的文化水準、道德涵養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瑜 的頭像
    小瑜

    wynnie的部落格

    小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