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詩禮樂

詩、書、禮、樂 -> 孔子施教主要課程

=書經=尚書=上古的歷史書

歷史資料             三皇五代

四史

史記(先秦->西漢) 漢書(西漢) 

後漢書(東漢) 三國志(三國)

 

詩「溫柔敦厚」,無邪、涵養性情、從政、

 

增加知識

禮「知禮」,生活規範、出事道理、典章制度

->《不學詩無以言》《不學禮無以立》

 

史記/司馬遷 130篇

 

本記->帝王 12篇

特別:項羽本記

表->年表 8篇

書->典章制度 10篇

世家->諸侯 30篇

特別:陳勝(涉)、孔子世家

列傳->人物 70篇

 

樂 :孔子能鼓瑟、擊磬、歌、與魯太師談樂理

 

樂的作用:抒發性情、化暴戾為祥和

 

孔子說:「志之所至,詩亦至焉。詩之所至,禮亦至焉。禮之所至,樂亦至焉。」

 

 

孔門四科十哲

 

德行:顏回=顏淵、閔子騫、冉伯牛、伸弓

語言:宰我、子貢

文學:子夏、子游

政事:冉有、子路=季路=冉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班長

 

興於詩章

 

章旨:孔子重詩禮樂效用;讀詩、行禮樂,可以興起善心,立身成德

子曰:「興於詩,於禮,於樂」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立身處世    養成

解讀

人類行為出於天性,表現於語言詞藻的是「詩」,儀文節目的是「禮」,聲音節奏的是「樂」,詩禮樂是人類性情的表現

詩篇興起向善意念。禮卓然自立。樂由情性的正常表現而完成其人格。

 

 

 

 

子貢曰貧而無

 

 

 

 

子貢曰:「貧而無諂,富而無驕,何如?」子曰:「可也,未若貧而樂,富而好禮者也。」子貢曰:「詩云:『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』其斯之謂與?」子曰:「賜也,始可語言施已矣!告諸往而知來者。」

 

章旨:不論貧與富,皆樂道修身。師生之間精益求精

 

解讀:子貢善經商;唯有窮人安貧樂道

 

小子何莫學夫詩章

 

子曰:「小子!何莫學夫詩?詩,可以興,可以觀,可以群,可以怨。邇之事父,遠之事君。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。」

 

 

章旨:學詩的好處

 

 

解讀:言詩的功用最為詳盡的一章

 

誦詩三百章

 

子曰:「誦詩三百,授之以政,不達;使於四方,不能專對;雖多,亦奚以為?」

 

章旨:詩貴在能實際運用政治事務上

 

解讀:詩經實用性,朱子解釋詩經與政治的關係,詩本人情,可以驗風俗之盛衰,見政治之得失,其言溫厚和平,長於風諭。領略詩經意旨,則可通達政事。各國軍臣賦詩引詩。

 

 

恭而無禮則勞章

 

 

子曰:「恭而無禮則勞,慎而無禮則葸,勇而無禮則亂,直而無禮則絞。君子篤於親,則民興於仁;故舊不遺,則民不偷。」

 

章旨:恭、慎、勇、直的行為,以禮為規範。上位君子當寬以待人,民風淳厚。禮之功效

解讀:必須以禮來節制,使其合乎中道。修德足以化民的道理。在位者必須自政其德,以為人民的表率。大學上說:「一家仁,一國興仁。」

相關名言:自天子至於庶人,未有不須有以成者。親親以睦,有賢不棄,不遺故舊,則民德歸厚矣。



 

林放問禮之本章

林放問之本。子曰:「大哉問!禮,與其奢也,寧儉。喪與其易也,寧戚。」

 

章旨:禮的本質在於真情實意,而不只是外表的文飾




 

人而不仁章

子曰:「人而不仁,如禮何?人而不仁,如樂何?」

 

章旨:論禮樂之本在仁,沒有仁心、仁行,雖有禮樂的儀文是不夠的















 

禮云禮云章

子曰:「禮云禮云,玉帛云乎哉?樂云樂云,鐘鼓云乎哉?」

 

章旨:慨嘆當時只知徒具禮樂虛文,而未講求其本質

 

新建檔案 2019-10-01 20.18.48_1.jpg

 

新建檔案 2019-10-01 20.18.48_3.jpg

新建檔案 2019-10-01 20.18.48_2.jpg

 

新建檔案 2019-10-01 20.18.48_4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